在世界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中國政府及時出臺了一系列穩定經濟發展的政策,使中國經濟保持了連續高速增長。新的投資政策主要集中在中國的基礎建設方面,給水泥市場帶來了持續的繁榮。2008年中國水泥產量14.5億噸,2009年增長到16.4億噸,中國水泥產量占到世界水泥總產量的50%。
如此大的水泥產量必然消耗大量的資源和能源,同時也造成環境負荷加大、污染總量增加。面對中國水泥工業的發展,中國政府已經和即將出臺一系列能源和環境政策來引導水泥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2009年我國政府出臺和起草了10件涉及水泥工業發展的主要政策、法規文件。
2009年11月10日,《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的通知》(國發[2009]38號)出臺,為抑制水泥產能過剩、重復建設問題,為推進水泥行業結構調整進行了宏觀調控。
2009年11月2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關于抑制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水泥產業健康發展的意見》的通知(工信部原[2009]575號),提出了具體貫徹落實國發[2009]38號文件精神的指導意見。
11月10日,國家發改委辦公廳下發《關于水泥、平板玻璃建設項目清理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發改辦產業[2009]2351號),要求對2009年9月30日前尚未投產的在建項目、已核準未開工項目(含水泥熟料線和粉磨站)進行清理。
10月2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關于報送水泥和平板玻璃淘汰落后產能2009年計劃及三年計劃的通知》(工信廳原[2009]222號),計劃涉及2009年淘汰落后水泥產能7420萬噸。
12月18日,商務部和科技部聯合發布《關于鼓勵技術出口的若干意見》。
12月31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試行)的通知》(財稅[2009]166號),水泥余熱發電、水泥窯協同處置項目有望得到國家稅收優惠政策。《水泥工業產業發展政策》進行修訂;《水泥行業準入條件》(征求意見稿)出臺。
12月29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資源綜合利用及其他產品增值稅政策的補充的通知》(財稅[2009]163號),修正了原156號文的摻兌廢渣比例計算公式,保護了水泥企業利用廢渣的積極性。
5月,國家環境保護部公告《清潔生產標準·水泥工業標準》,標準自2009年7月實施。標準規定了企業在達到國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基礎上,根據當前的行業技術、裝備水平和管理水平,對水泥工業企業清潔生產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水泥礦山工程設計規范》(報批稿)完成,該規范將于2011年年初實施,是今后指導水泥礦山可持續發展的規范性綱領。
2010年中國政府對水泥工業的政策重點主要在3個方面。
一是淘汰落后水泥產能:從2010年到2012年期間,中國尚有3.89億噸以立窯為主的落后水泥產量需要淘汰,2.37億噸小型水泥粉磨站要關閉。這些落后產能從資源利用、能源消耗、環境保護等方面影響了中國水泥工業的整體水平。2010年2月6日,國務院頒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水泥淘汰落后的目標和責任,通過政策激勵和監督檢查來完成淘汰落后水泥產能的指標。目前已初步落實2010年淘汰落后產能9700萬噸的指標。隨著新型干法水泥的增加,今后兩年淘汰落后水泥產能的速度還將加快。淘汰落后水泥產能是中國水泥工業降低能源消耗、改善環境保護的重大貢獻。
二是節能減排,發展低碳技術:今年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了《關于加強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工作的通知》;5月,國家發改委出臺了《關于清理對高耗能企業優惠電價等問題的通知》;5月,國務院又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通知》。可見,自2009年年底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之后,中國政府對所有高能耗、高污染的工業采取了越來越嚴厲的控制。2009年在政府支持和企業自發的情況下,中國水泥工業完成重大節能減排項目200多項,為企業在減少環境污染、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增加市場競爭能力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
為應對低碳經濟發展,中國水泥工業節能減排的重點更多地將轉向可替代原料、燃料的利用,以及推行以質代量,擴大高標號水泥應用方面。靠近大中城市的水泥企業,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理城市垃圾、污泥,融入城市循環經濟的發展中。
三是推進企業并購重組:初步統計,2009年水泥行業兼并重組涉及整合水泥產能近8000萬噸。通過企業重組,努力發揮大集團資金優勢、技術優勢、人才優勢,從而達到資源利用最大化,加快環境保護,減少污染排放,促進市場穩定,增強企業競爭能力,也為中國水泥工業國際化創造了條件。
中國水泥協會(CCA)正在參與國家的《循環經濟統計指標建設》、《水泥工業污染防治技術政策》、《水泥工業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術指南》(水泥BAT)、《低碳水泥認證標準》、《中國水泥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水泥企業社會責任規范》等編制工作。可以看出,今后國家對水泥企業的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耗將管理得越來越緊,水泥企業將為環境保護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支付越來越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