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家全國性水泥大企業加上中國建材、中國中材兩家央企,在水泥工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暨應對金融危機保增長海螺論壇上被建材聯合會會長張人為定格為Cg12+2。當這些巨頭們在海螺國際會議中心觥籌交錯、舉杯相賀、握手言歡之時,誰能想到他們曾是水泥市場上的競爭對手呢?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競爭與合作永遠是這個社會的主題。有人稱,此次會議將在中國水泥工業發展史中留下輝煌的一頁;有人賦予此次會議以各種耀眼的光環;也有人認為會議一過,競爭照舊,不起作用。其實這些都不重要,正如本報社長陳才來所言,重要的是Cg12+2的巨頭們能夠坐到一起。而能夠讓他們坐到一起的是金融危機、是產能過剩、是惡性競爭、是利潤下降。
理性投資、合理布局、健康發展,成為此次會議的共同訴求。而此次會議的一大亮點是,在這種共同訴求下,各自都發出了不同的聲音,在觀點上碰撞出了火花。
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在論壇演講中提出,中國水泥業的總量規模已經足夠大,由于缺乏合理布局,結構性過剩和區域性過剩壓力較大,無序競爭較為嚴重。因此既要扼制低水平重復建設,也要警惕高水平重復建設。過去水泥企業往往局限于單一企業的發展,過于注重企業之間的競爭,而忽略提升水泥產業整體的價值。宋志平認為,水泥業多年來的惡性競爭是企業不成熟和企業家不成熟的表現。
宋志平的這一提法,自然引起了不只海螺一家企業老總的不快。與會的Cg12+2哪個不是從千軍萬馬中殺出來的?哪一家企業老總不是在當地叱咤風云的人物呢?其實成熟不成熟,只是相對而言。昨天的幼稚也許就是今天的成熟,今天的成熟或許會成為明天的笑談。
關于結構調整,海螺集團有自己的態度。海螺集團副總經理余彪在演講中表明,大企業目前還是要通過新建、擴建新型干法線,盡快占領淘汰落后的產能空間。余彪認為,水泥產業在完成結構調整的過程中,大力發展先進生產能力,必然會造成階段性過剩,從而形成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機制。只有經過長時間低價位運行,才能使區域性市場得到整合,才能使市場價格回歸到理性,這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我們必須要有這樣的準備。
或許宋志平提升水泥行業總體價值的良好愿望在現階段只能是“烏托邦”,而余彪所持的只能經過長時間的低價位運行,才能使市場得到整合的觀點雖然充滿競爭味道,卻是事實。
三獅集團董事長姚繼鑫在演講中仍不失江南才俊的儒雅風格。雖有演講稿,他卻棄之不用,給大家講了一個清代著名畫家黃公望所繪富春山居圖的故事。姚繼鑫說,2008年浙江全省水泥行業利潤不過3億多元,只夠買現存臺北故宮的富春山居圖,換來的卻是浙江靈秀的山山水水遭到破壞。話至此,人們才知道作為“浙江現象”的中心人物,姚繼鑫這是在警醒世人:要回歸理性,“浙江現象”再也不能在其他地方重演了。
不少與會者在演講中都表達了同樣的隱憂。在安徽巢湖、廣東英德、四川災后重建地區,甚至在甘肅和青海,水泥企業大干快上、跑馬圈地的熱情有增無減。而地方政府成為此種熱情的推波助瀾者。華新水泥董事長李葉青在發言中對此作了形象的描繪。地方政府經常將一座礦山賣給好幾家企業,并美其名曰:誰結婚我都喝喜酒。不知這些地方政府的官員們是否想到,結婚是要生孩子的,如果這些孩子,互相廝殺,積貧積弱,不能健康成長,能給地方經濟帶來好處嗎?水泥企業專業性較強,退出市場的成本是很高的,這也是為什么中國水泥總量過剩,而一些地方小水泥廠至今也難退出的根本原因。這也成為至今仍令有些地方的政府官員備感頭疼的事情,因為小水泥當年的大干快上也是在他們或他們的前任慫恿下形成的。
山水集團董事長張才奎在演講中不失山東漢子的粗獷風格。8年前,他率領團隊到海螺考察,在尚未了解海螺全貌之前,喜歡爭強斗勝、生性豪放的張才奎便對海螺集團董事長郭文叁放言:“今年你是全國第一,明年我要爭第一!”如今張才奎當然不再爭全國第一了,張才奎公開笑稱是郭文叁的鐵桿粉絲,山水集團的發展戰略就是在海螺的啟發下制定的。而山水集團在市場競爭激烈、金融危機的背景下,16年來第一次在第一季度獲得了盈利(北方水泥企業因為季節原因,第一季度大都虧損)。
記者注意到,此次論壇為人際間的良性互動搭建了一個友好平臺。會上論劍,不妨礙會下交友。相互之間的經常溝通自然會加深感情,而有了感情,什么事都是好協商的。正是從這點出發,人們不難理解,為何海螺將觸角伸到經濟欠發達的偏遠省份甘肅、廣西等地,而不在相鄰的經濟強省山東,與張才奎分一杯羹了。
中材集團董事長譚仲明在會議發言中向大家傳遞了一個令人興奮的信息:中材集團總承包業務已累計涉及46個國家和地區市場,2008年新簽水泥線總承包合同訂單量占全球市場份額的39%,位居全球第一。
如何理性發展?如何避免重復建設?與會者在海螺論壇上提出了多種選擇途徑。集中起來主要有兩條,一是提高新型干法水泥項目的準入門檻,收緊審批權力;二是加大信息溝通、協作力度。第一條非建材行業一己之力可以辦到。記者認為,應根據區域的交通等狀況,劃分幾類地區人均水泥占有量,實行分級預警制度。在把這類預警線向當地政府、項目審批部門、銀行等發布的同時,也在權威媒體上公布,將會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這也是中國建材聯合會馬上能做到的切實可行的事。
有世界經濟學家預言,此次金融危機將會縮短中國經濟趕超世界發達國家經濟的時間,誰能說這不是中國水泥大企業的一次機遇呢。正如此次論壇主持者之一的郭文叁所言,中國水泥不但要做大做強,還要引領世界水泥的先進水平。
要引領世界水泥的先進水平,就要“走出去”,不只是將我們的資源出口到其他國家,也不僅僅是幫別人建水泥廠。張人為認為,大企業要樹立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觀念,要創國際品牌,培養國際化的團隊。“走出去”,合資合作建廠,將是在條件成熟時的一種選擇。